作者:Frans Carlgren
譯者:鄧麗君‧廖玉儀
適合對象:成年人
# 華德福教育為回歸「人性本質」的教育,解決當今教育問題一帖良方 。
# 本書已被翻譯成數十個國家語言版本。
華德福教育已經有超過百年的發展歷史,從德國開始擴展到全球六十多國,但華德福教育並非一個加盟或連鎖的教育系統,而是個全球性教育運動。
華德福教育在百年多前是非常前衛的辦學思想,創辦人魯道夫史代納歷經了許多困難(本書有記載)實踐其透過教育建立人類理想的社會,終其一生奮鬥為華德福教育奠定了日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書堪稱華德福教育的一本精簡報告書,適逢創校50周年慶時出版,當時華德福教育歷經波折後再度興起遍及世界各國,本書意義重大。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歷史觀及教育觀的角度,介紹魯道夫史代納及其華德福學校的創立過程,及華德福教育的學前兒童發展觀、教育的基本特色、一到八年級及最後四年(國三到高三)的教育重點、課程安排與關注問題。搭配許多實例照片說明從幼稚園至中學的實務經驗! 最後再介紹世界性的「學校」問題。
當前有愈來愈多的實驗性教育受到重視,而華德福教育應該算是其中相當成熟的一個範例,讓我們對於教育及學校有了另一個新的圖像與可能性。
一、魯道夫‧史代納與他的教育理念:
介紹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生平小傳以及他在人智學的推動工作;華德福教育誕生跟時代背景很有關係,本書簡述了當時的社會問題,以及史代納對於人類生活及社會的理想藍圖–「三元社會」的觀念,代表著自由、平等及博愛內涵,以及體現在社會的樣貌,將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稱為三元化運動之成果。並記錄了史代納在創校前後的重要歷程及他針對華德福學校工作的重要講話。
二、學齡前的兒童:
闡述了史代納對兒童發展的特色及重點: 兒童是完全的「感官體」、零到三歲(生命中的頭三年)、很少的玩具-很多的想像力。
作者們特別提到這一章節的原因主要是,史代納的兒童發展理論在當時被視為不可信的說法,因為人們尚未發現「童年的印象」對兒童發展的深遠意義,然而在後來的年代裡,在無數專家學者和幼兒教育者的觀察與研究下,證實了史代納當年的理論,尤其是他的格言:「孩子是完全的感官體」。
三、華德福教育的基本特色: 分析了16項重要的特色(見目錄)
華德福學校的作息及課程安排皆有其人智學上的道理,本書提到了華德福學校從安排作息就是在貫穿其教育理論。
關於每日作息—每個兒童都生活在具有規律性的循環中︰清醒與睡眠、接受與遺忘。如果我們在安排課程表和教材内容的分配計畫時,能夠顧及兒童每日作息的韻律和一年四季的流轉循環,就會產生「教育藝術」的特性及重點。將其綜述於下:
–– 每日作息的韻律應受重視。
––「週期課程」可以加強學生的專心能力。
––「藝術性的活動」培養孩子意志力的訓練。
––「活生生的語言」對於感情生活才會產生實效。
四、一到八年級:探討了21項重要的小學教育課程與問題(見目錄)
<關於華德福教育對級任導師角色的看法與定位>
在史代納所描述的生命規律中,級任導師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從一年級到八年級,每天上午導師必須盡其所能地,獨自上完各式各樣的課程,以及處理學生各種不同的生活狀況。
七、八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些年當中,學生將經歷一連串重大的轉變;導師也是如此。一年級,導師的工作是說童話給小朋友聽,以及注意小朋友放學回家時是否穿好衣服,和書包有沒帶回等。這時導師就好像父母親一般照拂著學生。 最後幾年的導師,必須要能掌握科學性知識,來傳達給學生,且要像紳士般,彬彬有禮地,對那些年輕的小姐及先生們說話。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已經由師生變成朋友,他班上的「小朋友」已經由兒童成長為青少年。
五、最後四學年(國中三年級到高中三年級) :探討了17項重要的中學教育課程與問題(見目錄及P225-292)
<解讀青春期—身體與心理的成熟>
在史代納看來,青春期的心靈改變是最重要的。身體方面重新「再生產」的能力,反映了心靈方面想去經歷和了解整個人類文化與生活的内在能力。那純生理方面對異性的興趣,只有限地表達了,涵蓋很廣的「愛」的力量。如果能充份地發展這份「愛」,將會對世界一切的事物有很濃厚的興趣。倘若孩子缺乏這種興趣,是因為生理的慾望占了上風,而心靈的發展停滯的結果。
史代納認為「性成熟」這個名詞太狹隘,而以「世俗成熟」來代替。在上這個年齡學生的課時,老師必須對這股內在的力量,而這股力量在身心健康的學生身上,有時會表現得意想不到強烈。—–尤其那些非常有天份的年輕人表現得特別明顯。對時代特性和需求的關注,以及敏銳的思考和表達能力都一再地展現出這些年輕人的自我意識與內心的成熟,而目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些青少年在另一方面也表現得很特別。
在人際關係上,尤其是感情(情慾)方面,他們常表現得很紛亂。由於強烈的自我意識,再加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性成熟就代表已長大成人,常會誤導他們,讓他們高估自己的成熟度,而做出一些使生活變得困難的舉動。不僅只是那些十幾歲青少年無傷大雅的流行風尚,有些真正令人擔憂、與社會風氣格格不入的舉動,也透過未經深思的模仿行為而產生。這些模仿的行為,都是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或在周遭環境中所能接觸到的,如以偷來或借來的車子做為工具去從事犯罪的行為,以及性暴力、菸毒和酗酒的問題等等。
作者簡介
Frans Carlgren 瑞典史代納師範學院中相當資深的人智學學者,對於華德福教育的推動,有著十分傑出的貢獻。(實際上本書由兩位瑞典的華德福學校教師—高年級教師卡爾格恩老師與藝術家克林柏爾克老師—以及許多學校同事協力合作完成而出版的)
出版社 / 光佑
頁數 / 327
尺寸 / 19.5 x 26.8cm
裝訂 / 精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ISBN / 9789578641280
出版日期 / 1998